欢迎来到佳苑鑫铭网络科技网!

佳苑鑫铭网络科技

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佳苑鑫铭网络科技
当前位置:

蔚来县城市场扩张的野心及其未来发展预期分析

来源:科技 时间:01-02 10:17:10浏览0次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

2.颠覆与出路丨在北京车展“智电”未来

导语:华为“不造车”的决心,无疑让很多期待华为牌汽车的公众感到失望。但在这一表象背后,华为其实有着更大野心,就是在车企加速向“新四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其要扮演支撑众多车企转型升级的背后巨人。

张军智?|?文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数百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领军企业。二十多年以前,像戴尔、惠普、康柏、联想、宏碁、东芝这样的电脑公司,正是领时代 的企业,但是在电脑制造业逐渐式微后,人们发现电脑普及浪潮中的最大赢家并不是这些电脑公司,而是其背后供应商,比如研发软件系统的微软、制造CPU的英特尔、提供GPU的英伟达……

十多年以前,手机产业进入智能机时代,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红极一时,但是现在人们都知道,能提供手机系统的谷歌、能生产顶级CPU的高通、能制造OLED屏幕的三星,要比大多数的手机企业有价值得多。它们才是众多手机企业背后的巨人。

如今,一个比电脑、智能手机体量更为巨大、涉及的技术更为复杂,前景更为广阔的产业,也踏上了时代的浪潮,它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浪潮之巅的新能源车企,今年个个红的发紫。成立仅17年的特斯拉,虽然年销量不到丰田汽车的三十分之一,收入不足丰田的十分之一,其市值却几乎相当于丰田、奥迪、戴姆勒、通用四大车企市值总和。成立仅6年的蔚来汽车,市值一度位居车企全球第四,中国 ;小鹏汽车的市值一度也超越老牌互联网企业百度……

作为中国最具科技实力的 企业,华为承载了国人在很多产业中的梦想。或许是因为这种原因,近年来,关于“华为造车”的舆论时有传出,特别是10月30日,华为年度 智能手机Mate40上市发布会中,华为宣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的成立,更是让这种舆论甚嚣尘上。

但对于这样的舆论,华为坚决表示否认。在近日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特别用粗体文字强调,“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为了强调“不造车”的决心,文件中载明,“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文件的末尾显示,这份文件有效期为3年。显然,不仅仅是普通大众,包括华为内部很多人都希望华为进军汽车制造领域。

华为“不造车”的决心,无疑让很多人感到了失望。但在这一表象背后,华为有着更大野心:在车企加速向“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华为要扮演众多车企转型升级背后的巨人。

而且这样的“野心”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10月份的广州车展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一起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11月20日,沃尔沃发布了 搭载HMS?for?Car华为智慧车载解决方案的新车——沃尔沃XC40?RECHARGE,该车的车载系统集成了华为应用市场、华为快应用、华为智慧助手等服务。11月27日,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BU总裁于立国透露:“我们和华为联合打造了ARCFOX极狐最新款产品H 。新车搭载3颗96线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传感器,华为提供的芯片算力达到352万亿次每秒。”

如今,华为正越来越 繁地登上汽车新闻,越来越多地为车企提供助力。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正是华为助力车企升级的载体。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所说,“HI带来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我们继承华为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并追求跨越式技术发展,实现 与超越。”

华为的目标是让HI品牌成为汽车行业“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车企广泛采用,车内用华为的技术,车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给予车企品牌加持、背书。同时在HI品牌的赋能下,消费者也能够信赖华为的科技,信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信赖华为和车企共同“造”的车,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新车型使用车企的品牌,HI?logo将在车身上呈现”,王军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也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ICT是华为的强项,传统车厂的弱项,华为由此切入,以做增量业务为主,阻力小,合作空间大。

资料显示,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5大智能系统,还有目前应用较少的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部件,几乎涵盖了汽车智能化的所有领域。

HI的技术实力如何?应该说非常深厚。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控、车云,都涉及到大量软件和算法。而华为在无线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大量软件、算法的人才与经验。最近华为的自动驾驶,获得了德国莱茵T?V集团颁发的《ISO?26262:2018功能安全认证设计阶段确认函》,这是业界首个通过ASIL-D功能安全评估的高阶自动驾驶全栈系统,而且不同于以往在高阶自动驾驶领域只针对管理流程的简单认证,此次安全评估是针对产品本身的完整认证,突破了传统标准认证范围。

在操作系统上,华为的鸿蒙车机OS是单独为汽车开发的操作系统,包括鸿蒙座舱系统HOS、智能驾驶系统AOS、智能车控系统VOS。数据应用更是华为的强项,王军举例:“如果把电池的数据分析、计算之后,(电池事故)我们现在目标是5分钟提前预警,我们年底的目标是做到提前一天预警。”

另外像自动驾驶的关键设备激光雷达,华为的目标成本是做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650元),而市面上的激光雷达动辄高达上万美元。据说华为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了主机厂 的爆品。如果一切顺利,仅这一项就能改变全球自动驾驶落地进程,甚至自动驾驶技术格局。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 种,做传统的Tier1,直接给车企提供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第二种,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 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给OEM提供 化业务,供OEM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上层的应用开发;第三种,为客户提供全栈的HI品牌解决方案,车型上会打上HI?品牌标识。据悉,最早有HI?logo的车型将在2021年底面世。

王军曾向媒体提供过一组数据:“当汽车智能化程度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可能就会扩大33亿美元;如果智能化程度和电动化程度同时提高1%,整个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就会扩大60多亿美元。”而目前车企大多数的车企,智能化和电动化征程才刚刚开始,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

?参考及引用数据及资料:?

《HI的野心:不是“华为牌汽车”,而是Inside每一辆车》来源:盖世汽车资讯

《何必造车?华为可以inside每一辆车》?作者:刘宝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颠覆与出路丨在北京车展“智电”未来

?[汽车之家?行业]?时间回到2019年下半年,资本寒冬下车市寒冬一并袭来,蔚来一度处于悬崖边缘,巨额亏损、ES8自燃召回、大幅裁员。而截至目前,蔚来总市值超过通用汽车。如果从2019年10月初的1.19美元/股算起,蔚来最新收盘价已狂涨40倍。

?就在2019年10月,业内人猜想蔚来要“凉凉”时,他们却启动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无人能理解,也不会关注的项目——申请EDS电驱动系统ISO?26262:2018功能安全流程认证项目。

?当时,一家处在生死边缘的企业,在外界看来应当“手忙脚乱”的一个团队,却有条不紊地将成千上万份文件、900多项问题递交给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TüV南德高层回忆道,当时集团一直处于犹豫的态度,到底要不要接这个项目,后期认证费用能否收回,人力物力投资是否会打水漂……在这一刻,双方都在赌。

?时隔一年,即便在全球疫情的多重变数下,历经大量的认证工作,蔚来投资的蔚然(南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PT”)于11月17日终于获得了TüV南德的认证颁发。这代表着XPT已经具备符合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级别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以及开发能力。

■自建电驱动供应链

?回忆XPT 代产品,心心念念要“死磕”特斯拉的李斌,将蔚来ES8的百公里加速目标定在了4.4秒。当时所面临的一个困境是,市面上没有如此大功率的电机可以达到这项要求。

?抱着“买不到不如自己做”的想法,XPT于2015年应运而生了。

?事实上,从全球 使用Mobileye?Q4?ADAS芯片、打造轻量化全铝合金车身以及换电体系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出,蔚来在技术上并不是一个愿意将就的企业。

? 代EDS电驱动系统的输出功率直接上到240kW,要知道,当时国内企业的电驱动系统平均水平处于150kW。

?当然,这离不开XPT背后的核心技术。据悉,这套系统采用了双三相拓扑结构逆变器,即一个电机控制器采用两套逆变系统,这个设计是蔚来独创的。再加上铜转子技术,将电机的额定功率和扭矩提升了10%左右,并且通过更好的温度控制,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不同于过去,电驱动系统的产品形态也将更趋智能化,包括对硬件、软件、装配工艺的要求等也会很高。“从最底层软件的源代码,到所有机械设计的过程,我们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XPT首席执行官曾澍湘介绍道。据悉,XPT在开发产品时,就已将OTA升级考虑进去,未来车上的电机还能“不断成长”。

?随着蔚来销量的逐步走高,从2016年8月XPT南京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一期建成,2017年4月240kW?EDS样机下线,到2019年3月量产版蔚来ES6?160kW?EDS(第二代产品)下线,再到第10万台EDS电驱动系统正式下线,蔚来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

?这其中也有蔚来选取“双电机”方案的成分在。在蔚来看来,“高端电动车做单电机就是耍流氓”。这主要带来的一个好处是能拥有冗余设计,单电机出现问题,车辆可能就抛锚了,甚至发生严重事故,而双电机同时失效的概率就很低。

?目前,XPT正在研发第三代 的两款电机,且现在已经在预研第四代,鉴于保密阶段还不能透露更多参数。但曾澍湘称,将开发更多的、适用不同需求的EDS电驱动系统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中国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对电机的需求。

?不得不说,一门心思在产品上寻求突破的企业,目光绝不会短浅。在当时努力“活下去”的同时,蔚来就已经在琢磨为自己做一件铠甲——出口海外市场。

?曾澍湘坦言,“此次获得的功能安全流程认证,不但能让用户更放心地使用我们的产品,也为XPT后期打入海外电动车供应链奠下了基础。”

『蔚来ES8』

■电驱动版图扩?

?起初,XPT成立的最大初衷,是把供应链握在自己手里,一方面,整车制造成本可控;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供应安全。换句话来说,不会因为零部件供应问题被别人卡脖子。毕竟,其他车企在这方面吃亏的案例比比皆是。

?但此刻,蔚来的野心正逐渐浮出水面。据透露,XPT已经提前完成2025年定下的目标,现在除了实现自给自足,XPT正规划对第三方供货。

?“可以说,此次获得的ISO?26262 也将作为向第三方销售时的背书。”曾澍湘对此表示,“XPT一直在拓展外部客户,如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拿到意向的订单,目前正在做产品开发和工业化的准备,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或2022年 季度投产。这些客户既包括国内,也包括国外。”

?XPT在为蔚来供货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与大型的传统车企相比,蔚来的销量仍然微不足道,随着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的上涨,尚未实现盈利的蔚来将会面临更严峻的价格压力。

?无论对于XPT,还是蔚来而言,都需要足够多的参与者。经济规模效益的形成也有利于蔚来自身供应链的健康运转。同时,也有利于对终端销售的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调。

?不过,拥有整车背景的XPT,在与车企合作时会不会成为一道高墙,也是一个关注问题。

?这主要涉及到后续营销推广问题。例如,A车企旗下某款车型搭载了XPT的电驱动系统。A在对这款车型宣传时会有所顾忌, 强调电驱动性能如何 ,是否给蔚来相关车型做免费广告。

?对此,曾澍湘告诉汽车之家,“新能源企业有一种互联网思维,需要强强优势互补,和传统车企的思维不太一样,本身就是开源的逻辑,会更加开放。”

?在他看来,特斯拉在早期也会开放一些技术 ,整车厂背景不会弱化企业双方的合作,只要在这个领域,你的业绩是值得肯定的。即使车企用的是蔚来的电机,本身也未必是件坏事。

?实际上,据多家媒体透露,继特斯拉上海工厂整车出口欧洲之后,蔚来正在筹建出海事业部,计划在2021年登陆欧洲市场,并于两年内在欧洲销售7000辆ES8和ES6车型。

?种种迹象不难猜测,XPT深入欧洲电动车供应链,不会是很遥远的事情。

■海外竞品虎视眈眈

?与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相同,蔚来进入电驱动领域走的也是“三合一”(电机、减速器和逆变器集成)技术路线。由于简化了零部件之间的外部布线,从而达到轻量化、节约成本等目的,近年来“三合一”已成为电驱动市场的主流路线。

?以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麦格纳、日本电产等为代表的国际零部件企业,由于其具有 的集成能力,近几年已强势入局,产品已纷纷量产,并获得市场的验证。显而易见,XPT要对外供货,如何与这些“ ”抗衡?

?曾澍湘娓娓道来,细数四项关键:

?首先,XPT拥有正向研发能力,可以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去满足客户的要求。所做的电驱动集成化,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集成,会考虑电子器件,比如电源上做一些冗余设计,希望能够给车企带来附加值。

?其次,从研发资源来看,XPT更有效率。截至目前,公司整个研发团队人数有120多,而特斯拉团队是220人,XPT用将近一半的人去做成同一件事情。

『XPT南京先进制造技术中心』

?再者,XPT整个生产链和供应链团队将充分发挥中国制造大国的优势,外资企业决策流程长、沟通时间成本较高,XPT的工程师随叫随到,客户满意度更佳。

?最后,今年7月,XPT完成第10万台EDS下线,这也足以说明公司整个质量管控体系、物流体系,以及供应链体系有一定的保证。

?鉴于以上这些,曾澍湘认为,XPT完全能够和国际 电机企业做PK。

?有正向研发能力的企业都值得尊敬,在电驱动领域,华为这匹“黑马”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展示了“多合一”电驱动系统,受到业内广大关注。这是业内 超融合动力域解决方案,高度集成电机、MCU、PDU、OBC、DCDC、减速器、BCU七大部件,可实现OTA升级,做到端云协同与控制归一。

『华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

?即便是三电系统自研的比亚迪,也与华为展开了合作。曾澍湘与汽车之家沟通时表示:“华为的底层逻辑能力非常强,可以打通芯片软件到最底层。由于是新玩家,没有过多约束,起点会比较高。而比亚迪在整车应用更强一些,这样的合作极有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

?“如果有竞争对手在某一部分比我们做得好,我们也会选择开放合作,只是目前华为这款产品走向工业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双方还要考虑如何匹配各自产品的优势。”曾澍湘同时提到。

■结语:

?“在最艰难的时刻,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当时蔚来的选择。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自主研发是其命脉。不止蔚来,理想和小鹏皆深谙此道,并在创新的路上全力以赴。

?不同于燃油车市场,这次,中国企业绝不会将新能源汽车这一巨大市场拱手相让。但前进之路注定不会平坦,XPT能否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未来我们将亲眼见证。(文/汽车之家?彭斐)

本届北京车展,智能化和电动化依然是焦点。

文丨左茂轩

9月26日,2020北京国际车展正式开幕。作为2020年全球 的一个A级车展,延后至“金九银十”的北京车展顺利举行,给中国车市的复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给车企提供了得之不易的展示窗口。

尽管有近百个汽车品牌参加了本次北京车展,但仍然有不少车企缺席。既包括上半年退出的东风雷诺,也包括力帆、众泰、海马、汉腾、陆凤、宝沃、一汽夏利、北汽银翔、华晨中华等一批游离在市场边缘的三线自主品牌,还有拜腾、奇点、博郡、前途、理想等一批造车新势力。

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高增长转向下行调整期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优胜劣汰特点,曾经依托市场增长红利就可以生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年的疫情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洗牌,这些边缘车企已经很难再找到翻身的机会。

当然,一线车企和二线车企也处于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一线车企受疫情的冲击更小,市场恢复的速度也更快。以奔驰、奥迪、宝马为代表的豪华车企,前八月的销量已经高于去年同期,而韩系和法系车的市场份额则在持续下探。

车展是行业风向标,在本届北京车展,智能化和电动化是全场焦点。二者所带来的行业变革,或许会带来新一轮的市场格局调整,蔚来和特斯拉已经成为高端市场的搅局者。

行业洗牌仍将持续。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或许会让一些二线车企抓住突围的机会,或许也会扩大差距,加速死亡。

分化不断加剧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国内豪华车市场累计销量约为153.3万辆,同比增长8%,是三大细分市场中 保持正增长的市场。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则分别下滑14%和24%。

车市洗牌,受到最严重冲击的就是中国自主品牌,这也造成一批边缘自主出现生存危机。不过,在自主品牌内部,以长城、吉利、长安为代表的头部自主市场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品牌。

“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所有品牌里面都存在明显的两极化,凡是一线的都很好,二线的都不太好。”9月26日,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李峰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

具体来看,在豪华汽车市场,BBA占据着 主力,雷克萨斯、沃尔沃等二线豪华市场表现也可圈可点。但是,东风英菲尼迪、广汽讴歌,销量持续下滑,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

新车上险数据显示,今年8月,宝马、奔驰、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分别达到了7.7万辆、7.4万辆和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8%、23.3%和24.5%,复苏的势头较为强劲。

北京车展上,宝马、奔驰、奥迪都再次强调了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视。尽管三家车企的掌门都未能来到北京,但是均通过视 的方式表达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的态度。

“宝马集团对中国有长期、坚定的承诺,我们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入。中国将在个人出行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

?宝马正在全面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宝马的全新纯电动BMW?iX3,在中国生产,面向全球销售。奥迪同样也在加快推进在华的电动化战略,去年通过进口的方式引入国内的奥迪e-tron,将在今年国产,国产版的奥迪e-tron也在北京车展上展出。

奔驰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则带来了新一代长轴距E级轿车。新一代E级轿车,最大的亮点在于,奔驰在其中搭载了诸多智能化配置和辅助驾驶新技术。

在主流合资品牌细分市场,电动化和智能化也是大众和丰田在本届车展上 传播的重点。

虽然大众基于全新的MEB 打造的 电动车I.D4缺席了本届北京车展,但是,大众中国CEO冯思翰还是在车展现场着重介绍了这款车,并透露大众ID.4将于10月22日在深圳正式发布。

在丰田展台,丰田展出了“e-Palette”实车、丰田品牌 量产纯电动车型C-HR?EV/奕泽?E进擎和全新FCEV“MIRAI?Concept”等电动化车辆,展现了丰田在各个电动化技术路线的全面布局。

事实上,为了在华推进“新四化”发展,丰田在华积极地与不同的企业合作。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丰田在自动驾驶领域和百度、Pony.ai、MOMENTA,在共享化领域和滴滴展开了合作。在电动化领域,则与亿华通、北汽福田、重塑、金龙、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展开合作。

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豪华市场还是主流合资市场的头部企业,都在中国加大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投入,希望借此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其他车企相比,他们的一系列动作更加激进。

头部自主何以颠覆自己?

在本次北京车展,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无疑是受到关注度最高的两家车企。他们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销量冠亚军,尽管今年上半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整体上优于其他自主品牌。但是,两家企业在本届车展上,都表现出颠覆性的改变,分别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品牌,展现新的发展思路。

今年7月,长城汽车推出三十周年特别**《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发布了柠檬、坦克、咖啡三大技术品牌,以及包括大狗、坦克300等个性化命名车型在内的全新产品体系,希望借此让整个企业焕然一新,实现长城汽车从传统企业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的转型。随后,长城汽车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

“从企业组织和文化这些关系企业命脉的基础层动刀,只有基础层再造,才能将长城汽车打造成一个更 、更开放、更有吸引力的 化组织。”9月26日,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

根据新的组织架构调整,长城汽车希望实现两个打通。一是品牌、商企、研发的打通。在商品企划阶段就要关注竞争、关注市场、关注客户,要有营销、品牌公司的共同参与,为商品企划提供信息输入,打通和串联商品企划到产品开发的路径。二是作战单元的打通。通过流程及数字化变革推进,强化品牌公司管理,品牌公司各作战单元要能够触达用户,由专业部门、职能部门进行资源支持。

孟祥军告诉智库君,长城汽车已经成立了企业数字化中心和产品数字化中心,为产品、市场赋能。此外,长城汽车还将加快机制创新,在组织治理、绩效管理、岗职薪酬、用人育人等方面持续变革。

在2020北京车展开幕前夕,9月23日,吉利向外界发布了全新架构——SEA“浩瀚”。据官方资料介绍,浩瀚架构是一个智能进化体验的纯电架构,是吉利历时4年、投入180亿元打造的“ 武器”。

浩瀚架构承载了吉利汽车未来在纯电智能汽车领域的野心。在硬件层面已经做好了完备甚至激进的规划,也摆脱了传统汽车架构以硬件为主的设计体系。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安聪慧告诉智库君,基于浩瀚架构的车辆,将于2025年之前,在开放道路上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安聪慧表示,浩瀚架构的投入虽然大,但是顺应趋势的,一方面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则是存量市场下汽车产业的调整趋势——在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吉利要为自己建立安身立命的“堡垒”。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都不惜砸入重金,希望借此构筑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的实力。

在行业内看来,在整个汽车向新四化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加大在相关领域的投入,产品可能会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如果产品的差距过大,恐怕就难以在存量市场里生存。

二线合资的出路在哪里?

一线车企的下压,头部自主的向上突围,让二线合资企业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事实上,在过去几年,神龙汽车、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在中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身上背有很重的负担。

“东风悦达起亚现在确实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消费升级、品牌两极化,对于品牌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破的题。”李峰告诉智库君。

在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二线合资如何实现市场突围?可以看到的是,从去年开始,一些在中国市场出现发展难题的合资车企,明显加强了中外双方合资伙伴之间的沟通,一些二线品牌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在今年,也明显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布局。

与此同时,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在本届车展上都提出了品牌焕新或者重塑品牌价值的计划。

“北京车展上福特品牌的四个关键词:福特全球 先锋纯电SUV—Mustang?Mach-E、先锋创新、‘更福特,更中国’以及智能高端电气化,这是福特品牌焕新和业务转型最核心的改变和成果。”9月26日,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安宁接受智库君表示。

他告诉智库君,福特正在围绕“新四化”加速相关业务的创新,针对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业务规划方面,正在和相关伙伴共同推进。

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则希望在推进智能化和电动化战略的过程中,在华重塑品牌,重回赛道。

“北京现代正在进入发展新阶段,从‘现代速度’向着‘现代技术’转变,更加注重整个品牌的塑造、技术的突破,以及可持续的、高质量的成长。”9月26日,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向东平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北京现代新近上市的第十代索纳塔、在北京车展开启预售的第七代伊兰特、以及将于明年推出的第五代途胜L,全都诞生于现代汽车第三代技术 i-GMP 。同时,打在了北京现代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化相关的最新技术。北京现代希望通过新 、新技术和新体验,逐步实现技术品牌重塑。

?在李峰看来,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塑造、品牌打造背后的关键就是差异化。现在东风悦达起亚要做的,就是结合起亚品牌原来的品牌调性,让品牌形象更加清晰、更加凸显。

“品牌塑造除了年轻化以外,围绕年轻的差异化还涉及到技术和智能网联的程度、动力和操控等,以高技术或者高级化的创新吸引年轻人。”李峰表示。

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变化,让一些二线合资品牌站在了生与死的十字路口。智能化和电动化,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挑战。一旦错失这个机会,未来将很难在中国市场突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关于“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分享到:

请输入搜索内容

最新标签

NEWS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