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 时间:12-18 10:23:32浏览0次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仁烁光能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稳态效率达24.50%实现全球 ”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文章目录列表:
仁烁光能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稳态效率达24.50%实现全球
日前,仁烁光能团队研制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经日本JET 认证,稳态效率达24.50%,实现全球 。
据了解,稳态效率指的是钙钛矿电池/组件在持续工作的稳定条件下获得的效率,能够抵消因为磁滞效应引起的电荷积累,更加接近于实际工作效率。因此,稳态效率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被认可为电池/组件的实际效率。
24.5%是什么概念?据了解,目前N型组件效率的最高纪录仅24.24%,系天合光能研发的Vertex N型单晶硅组件,经 第三方TüV北德测试认证,组件窗口效率均达到24.24%。
因此,目前钙钛矿电池组件稳态效率要高于市场上普遍使用的N型组件,其产业化潜能较大。该纪录创造者仁烁光能也在推进钙钛矿叠层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落地,已与常熟经济开发区已签署产业落地项目协议,预计于2023年第三季度完成150MW的量产线建设。
此外,在今年8月,仁烁光能完成了数亿元的Pre-A轮融资,由三行资本领投,中科创星、苏 创投、金浦智能、险峰长青、云启资本、中财产业基金等 机构跟投。
转眼到光伏电池/组件,目前光伏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钙钛矿、TOPCon、HJT、PERC、IBC等技术路线“争奇斗艳”。技术革新迭代的关键点无非是效率和成本,而作为降本增效最优选的钙钛矿电池/组件,叠加其远超传统晶硅电池的效率(钙钛矿单层电池理论效率极值可达33%;全钙钛矿双结叠层转换效率可达45%;全钙钛矿三结叠层转换效率可达50%),备受市场的关注。
从政策面上来看,今年8月,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方案》提出,研发 稳定钙钛矿电池等技术。研究可突破单结光伏电池理论效率极限的光电转换新原理,研究 薄膜电池、叠层电池等基于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光伏电池新技术。
天风证券预计,后续钙钛矿电池商业化步伐有望加快。当前我国薄膜电池市场占比仍然偏低,应用领域主要以BIPV幕墙为主,随着钙钛矿电池技术不断迭代,其单W初始投资成本或已体现出优势,未来若稳定性能够得到提升,有望成为新一代光伏技术。
而论及成本,钙钛矿电池的制程耗时仅需45分钟,且仅在单一工厂即可完成组件,钙钛矿电池产能投资额仅为晶硅的一半。此外,钙钛矿原材料对杂质不敏感、容易获得、用量少,因此成本优势明显。
图|来源于头豹研究院
在钙钛矿产业化加速的过程中,哪些厂商有望最先吃到扩张红利?设备、材料厂商获多家机构点名。
银河证券建议关注钙钛矿规模化进程中设备投资机会。具体来看,钙钛矿电池制备工艺流程较晶硅电池简化,涉及涂布、磁控、蒸镀、激光等设备,具体根据每层的材料略有差异。建议关注价值量大的PVD/RPD设备、确定性需求强且主流电池片环节渗透率提升的激光设备厂商、蒸镀设备。
中泰、天风等机构则看好材料环节的TCO玻璃。据了解,TCO玻璃是钙钛矿电池的核心材料,机构预计随着后续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步伐加快,TCO玻璃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 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背景
碳达峰与碳中和:通过各种手段抵消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 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已下降了超过90% , 甚至在部分 已经低于常规能源 , 实现了平价上网 ( 接入电网 )
产业链
行业上游为从硅料到硅片的原材料制备环节 ;
中游则是从光伏电池开始到光伏组件的制造环节 , 负责生产有效发电设备 ;
下游则是应用端 , 即光伏发电系统。
1.硅料(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保利协鑫)
2.硅片( 隆基,中环,上机数控)
3.电池片(通威股份,爱旭股份)
HJT topCon
4.组件(晶澳科技)
需要辅材配合
5.电站(晶科科技 京运通 太阳能)
需要逆变器配合
一体化企业:隆基,晶澳科技,天合光能
光伏设备:迈为股份 捷佳伟创 金辰股份
光伏硅料 : 掌控产业上游
工业硅为原料,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纯后达到一定纯度的电子材料,是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
注:这里的多晶硅料与多晶硅片不是一个概念,多晶硅片是光伏中游的产品。
硅料在光伏产业链的成本比重越来越小(技术进步),目前已经从90%下降到了45%。
制作工艺: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流化床法(成本优势,但是技术相对不成熟)
硅料涨价(特别是21年):供应商惜售,抬价;确实存在产能不足。会对下游利润和需求造成压制。
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保利协鑫
光伏硅片 : 单晶硅对多晶硅实现全面替代
硅片是产业链上游的末端 ,是光伏产品的起点,其形状 、 大小与薄厚取决于生产工艺与下游产品设计需求 。 硅片进一步加工即是晶硅电池片 , 而电池片经排列 、 封装并与其它辅材组合后即是太阳能电池板 , 光伏系统最小有效发电单位。
简单概括硅片的生产工艺 : 将上一节所说的多晶硅料经过一系列工序后 , 拉棒制成单晶硅棒 , 或铸锭制成多晶硅锭 , 再进行切片制成硅片。
单晶硅光电转化效率更高(尤其是PERC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技术),随着技术进步,基本全面取代多晶硅。
当前光伏硅片有5种主流尺寸 , 分别为
156.75mm 、 158.75mm 已经淘汰
166mm(主流) 、182mm 、210mm(趋势)。
大尺寸化正在加快,大尺寸的成本低,效率高。
目前降低耗硅量的主要方式为降低硅片厚度与减少切片损耗。
目前光伏产业上游的发展路线十分清晰 , 一切围绕降本展开。
隆基,中环,上机数控
光伏电池 : 持续升级 , 快速进步
中游的起点。所谓光伏电池 , 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半导体薄片 。 只要满足一定光照条件 , 电池片就可输出电压 , 并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
最重要的指标为发电功率。
技术路线:
单晶硅PERC电池:产能高,技术成熟。未来提升光电转换率的空间不高。
N型电池 :光电转换率高,技术相对成熟
TOPCon: 理论光电转换效率 , 达到28.7%,对生产线要求不高,可以在现有生产线升级而来,对前期投资更加友好。但是生产工艺复杂(12-13道。),因为工艺负责也推高了生产成本。
HJT: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技术路线。工序少(4道),但是成本高(对原材料要求高,目前PERC设备不兼容)
IBC:转换效率最高的技术路线,但是技术不成熟,工艺要求高,面临的困难远大于前两者。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衰减低 、重量轻 、材料消耗少 、制备能耗低 、适合与建筑结合等特点 。但由于仍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转换效率并不高。商业化上的困难较大。
通威股份,爱旭股份
光伏组件 : 太阳能发电的根基
光伏组件 , 或太阳能电池板 , 两者指的是同一个产品。
光伏组件的制备主要包括电池片互联和层压两大步骤 :
电池片互联:伏组件的标准电池片数量为60片或72片 , 对应以10或12条铜线作为汇流条将其连接起来 , 6组互联为一个光伏组件。
层压:在电池片互联后 , 一般需按照钢化玻璃 、 胶膜 、 电池片 、 背板以从下到上的顺序 , 经过层压的方式封装在一起 , 背板与钢化玻璃将电池片和胶膜封装在内部 , 通过铝边框和硅胶密封边缘保护。
晶澳科技
光伏辅材 : 不含硅 , 也重要
辅材中成本占比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边框 、玻璃 、 胶膜 、 背板以及焊带
边框:成本占比最高,技术含量最低,议价能力最低。
玻璃:光伏玻璃,超白压花玻璃 、 超白加工浮法玻璃 , 以及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玻璃,光伏玻璃的发展主要受上下游驱动 , 目前的主要趋势分别是增大与减薄,比较核心的辅材。
胶膜:封装胶膜材质一般为有机高分子树脂 , 其直接与组件内部的电池片接触 , 覆盖电池片上下两面 , 对电池片起抗水汽 、 抗紫外等保护作用 。目前市场上有三种主流胶膜 , 分别为透明EVA ( 聚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简称 ) 胶膜 、 白色EVA胶膜以及POE ( 聚烯烃 ) 胶膜。
背板,焊带:略
玻璃:福莱特,信义光能
胶膜:福斯特 海优新材
支架边框:爱康科技 中信博
背板:塞伍技术 中来股份 名冠新材
光伏逆变器 : 光电上网的最后一块拼图
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 , 转换成 率可调节的交流电的电子设备,光电上网的必备器件。
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
光伏发电站 : 产业的终端
光伏发电站是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
集中式光伏电站的主要特点在于运维更为经济 , 受益于规模效应 , 发电成本比较低 , 且发电量大 , 更能满足电网的接入要求 。 我国目前就是集中式电站占主流 , 多分布于西部光能富集地区
分布式光伏电站则主要是指利用小型空地 , 或建筑物表面 , 如厂房 、 公共建筑屋顶等表面建设的小型发电站 , 在人口比较稀疏的发达 占据主流
晶科科技 京运通 太阳能
好了,今天关于“仁烁光能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稳态效率达24.50%实现全球第一”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仁烁光能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稳态效率达24.50%实现全球第一”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